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如何避開學習障礙?(二之二)

綜合前文所提,造成這個孩子學習障礙的原因很多,但最後我們找到最大的主因,藉由皮紋檢測,我們發現這個個案之所以會有明顯的學習障礙,最重要的原因在於視知覺辨識出現問題,因為他的視知覺辨識能力在整個大腦的功能,與其他能力相比較,落差相當大,甚至低了四倍到五倍左右,當然這裡所指的並不是視覺器官的問題,係指從眼睛傳遞到大腦枕葉去處理視覺訊號的問題。整個特殊的神經迴路可能讓這孩子在視覺解碼上有嚴重的落差。

接著我們便趕緊向父母小心求證,突然發現到,這孩子現在雖然學業成績不錯,但仍有些讓人困擾的地方,一個就是因為他的小肌肉動作比較弱,所以經常要消耗許多能量以完成寫功課這件事,而這也是父母親最難忍受的部份。再者孩子在看書時,常會有漏字的現象,也會有左右混淆、字型左右分辨不清,抄寫漏字、漏句,這是很明顯視知覺失調的狀態。

這些都是透過大腦基因解碼工程﹙BGDE﹚分析的結果,我們現在可以反推回去,這個小孩之所以被判定為自閉或過動,可能正是上述原因所衍生的行為現象。因此在判定一個小孩子是否為特殊兒童,是不是醫師家長們,該從不同的角度來省思這些問題呢?社交關係是自閉判斷上是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社交能力的缺失有可能被判定是自閉現象的一環,可是社交缺失的現象,卻可能是許多不同原因所造成,比方說,前庭平衡失調的孩子,也可能會有社交方面的困擾,進而出現社會失調的現象;原因很簡單,前庭平衡不好的人在許多動作上會比較誇張,而且在肢體接觸互動中自我掌控不好,所以經常與人肢體接觸時會嚴重干擾對方,比方說打招呼、說哈囉的時候,手勁過大或肢體互動後很容易讓對方受傷,而造成許多人會因為他的平衡不好而不喜歡和他互動,前庭失調也可能造成個體孤僻的現象。聽知覺如果失調或視知覺失調也是一樣,當我們與人互動,看不清楚對方的表情與動作,一定會發生不恰當的回應,甚至是沒有反應;聽覺亦然,無法解析聽覺的信息,或是聽不懂別人的狀況,一定也不能有正確的良好互動,這些都將造成社會失調。長期下來當然會干擾到社交關係,因此會被判定為個案具有社交能力的缺失或社會失調現象,更嚴重者會被判定為自閉症。

由上可知,我們並沒有真正解決他們所遭受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了解個案的問題是來自視知覺辨識的缺失,那我們就可以透過更多輔助工具或訓練,抑或更加強手眼協調或視覺辨識的訓練,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困擾。

回到這個個案,父母現在最困擾的是孩子習性不好,經常賴床、遲到,以至於無法配合學校作息,在諮商過程中,經由父母的良好互動下,我們抽絲剝繭地找到這個困擾背後真正的原因。為何這孩子經常遲到或是無法養成良好的規範,很明顯因為早上爬不起來,續推早上爬不起來的原因,就是前一天功課做不完,功課太多加上小肌肉發展不好,所以寫字的速度相當慢,經常拖到很晚,常常必須犧牲睡眠時間來完成功課,所以當然早上爬不起來,沒有精神所以對於學習的興趣與樂趣就大打折扣,整個問題將落入惡性循環。

小孩子的小肌肉發展不好,在個體整個感覺統合的發展過程中,要溯及大肌肉和觸覺的發展階段,小孩子在走路和攀爬時候是否符合常態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這會影響觸覺系統、前庭系統跟大肌肉的發展結果。我們發現小孩子賴床遲到或無法建立良好常規這個問題可能另有原因,但是背後其實有一大串的原因造成,這些因素才是干擾孩子學習成效的重要關鍵。

右腦優勢的孩子,比較會受到情緒障礙的干擾,所以與老師的互動,容易因為感覺不對,或師長的督導產生情緒障礙,就會影響到孩子在某些科目的學習,求證後也確實如此,這個案對於喜歡的老師,或喜歡的科目,成績表現則非常優異。

總之我們有個結論,其實孩子,尤其六歲以下的孩子,尚未受過正規的教育,通常因為心理因素或社會因素而影響學習成效的比例應該很低,真正會干擾他們的,通常都源自於生理因素,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到他們生理性的因素所引起的學習失調和學習差異。就像這個個案因為視知覺功能失調,導致後續一大堆可能被判斷為各種不同症狀的結果。所以如何正確去評估一個孩子感覺統合的發展狀態,可能是他未來學習過程能夠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師長應該先建立這個認知,我們有義務透過各種方法將干擾孩子學習的障礙排除,之後再談及如何增進學習能力。

大腦基因解碼工程分析可以從不同管道來理解一個孩子在學習上可能出現的問題,解決可能出現的生理問題,進而提供一個更好的引導與教學模式,新時代我們都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看待孩子,個性化的時代更應該注重差異的部份,適性發展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轉載自台灣總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