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如果你是林書豪的父母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

林書豪被寫了很多,本來不需要再多這一篇;但是,我想到一個和林書豪沒有直接關係,但卻值得探討的問題。

如果林書豪生長在馬來西亞,或是中國、台灣、新加坡、香港的華人家庭,他還會是現在這個林書豪嗎?

這個問題和國家政治沒有關係,而是說,典型華人家庭的價值觀,教育方式,能夠培養出一個林書豪嗎?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然而,我讀到《紐約時報》一篇讀者投書,正好提供參考和思考。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籍華人Gish Jen。她寫到,華人並不缺乏運動細胞,林書豪並非惟一。

她的親生哥哥Bob就是運動奇才。Bob年輕時,就已經是美國大學長曲棍球冠軍隊的一員,而且還是傑出的馬拉松選手。

然而,Bob的父母並不鼓勵他打長曲棍球,從來沒有觀看他的比賽;就在Bob的曲棍球事業如日中天時,他的父親要他去考醫學院,規定他專注於學業。

最終,Bob沒有考上醫學院,也沒有成為職業長曲棍球員。

如果Bob的父母和林書豪的父母一樣,陪他練球,為他打氣,給他信心;可能Bob比林書豪更早在球場上為華裔揚名。

Bob的父母來自上海,來到美國後,深怕孩子日後不能成功,而為他們安排了一條看來可以平步青雲的道路。

這讓人想起虎媽蔡美兒;她的父母是菲律賓華人,有著東南亞華人額外重視傳統的觀念。蔡美兒小時候寫錯一個字,就要被打。等到蔡美兒做了母親,她對女兒作出同樣要求,女兒彈錯一個音符,就要被罰。

許多美國人認為她落伍而殘酷,但是,蔡美兒堅持這是為孩子安排步上成功大道。

林書豪的父母來自台灣,同樣是中華文化背景;不同的是,台灣的社會風氣相對開放,而且台灣人不像東南亞華人,必須承受作為少數民族的壓力,這使他們的價值觀更加多元化,可以接受不同的選擇。

林書豪的父母親重視孩子的專長,也尊重孩子的選擇。林書豪在家庭的支持之下,能夠開發潛力,終歸嶄露頭角。

這幾個例子告訴大家,家庭傳統和文化觀念,引導一個人的未來道路;然而,文化有其多元性,譬如中華文化就非一成不變,同樣是美國華裔,Bob,蔡美兒和林書豪,有不同的選擇,各有得失。

作為大馬華裔,我們要如何塑造適合族群進步的中華文化?華裔家庭又應該如何教育下一代,以及灌輸適合孩子發展的觀念?

這是需要大家思考和學習的功課。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總編輯‧2012.03.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