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用孩子眼光看世界(星洲日報.情在人間)

八、九十年代,逢國慶日國營電視台都會製作一項特別節目“兒童國會”應景一番。記得“兒童國會”裡有一位馬來諧星飾演議長,扮演議員的都是小孩,個個身著議員正式服裝,似模似樣,但是印象中內容搞笑娛樂居多,並沒有實質意義。

八打靈再也市政廳首開先河成立的兒童市議會才是有實質功能,24名小市議員每月召開會議針對一些公共措施、民生問題以及社區兒童提出來的問題進行商討。

那些被大人們忽略的小事,在兒童的眼中可以變成“大事”,所以市政廳若要營造“兒童友善城市”,那就得從兒童的眼光來看世界了!

很多人都想為兒童做一些事,就像父母都希望能夠讓孩子在完善、良好的環境中成長,盡可能去滿足孩子的需求,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孩子一定滿意、喜歡。

然而,大人們往往是以本身的高度來看世界,忘記孩子的高度和自己並不一樣,他看見的不是你所看見的,存在著一定的落差。

孩子一旦不喜歡大人的安排,大人不能急著罵孩子不聽話,應該先將自己的高度調整為跟孩子一樣,才能看清楚孩子的世界。

在兒童的世界裡,他們有本身一套審視、理解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和方向。大人們往往都會忽略這一點,一味抱著“小孩子懂些甚麼”來否定孩子以本身方式來尋求認同感,或者獲取樂趣的做法。
回到兒童市議會,他們關注的其中一件事是市內兒童遊樂場,最常見的問題是疏於照顧,設備毀壞不堪。大人們除了要維修照顧,也不能忽略遊樂空間的氛圍和場地設計能否激發兒童“玩”的興趣。如果只是找一塊地,架幾座如滑梯鞦韆的設施就算提供了遊戲設施,那可是太不理解兒童們的要求了!

兒童遊樂場所的設計目的是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學習技能、拓寬想像的空間,同時也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和其他小孩大人交流,相互合作的場地,當然給他一段快樂的遊戲時光更是重要。

教養孩子也一樣,不能硬生生為孩子安排一切,而是給他們一個空間去發揮,大人們只須扮演監督、引導角色,這樣孩子才能快樂地成長。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張立德‧《星洲日報》主筆‧
2011.06.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