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網路佳文分享》

《你們當初剪下了我的翅膀,現在卻要我飛》


多少家長,往往剝奪了孩子吃苦的機會,到頭來卻埋怨孩子吃不了苦。

多少家長,往往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到頭來卻埋怨孩子不做家事。

多少家長,往往剝奪了孩子辯解的機會,到頭來卻埋怨孩子不肯溝通。

多少家長,往往剝奪了孩子獨立的機會,到頭來卻埋怨孩子太過依賴。

多少家長,往往遏止了孩子活潑的機會,到頭來卻埋怨孩子過於沉悶。

多少家長,往往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機會,到頭來卻埋怨孩子畏縮不前。

想想現在的你,究竟是孩子的阻力,還是孩子的助力呢?

教育理念雖然我們都懂,但我們也常常忘記,更何況孩子也會常常忘記,

需要提醒,耐心、不厭其煩的提醒是教育最好的良方。

我們相互提醒、勉勵,人人都成為教育家。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網路佳文分享》

有一個女孩,沒考上大學,就在本村的小學教書。由於講不清數學題,不到一周就被學生轟下了台。母親為她擦了擦眼淚,安慰說,滿肚子的東西,有人倒得出來,有人倒不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後來,她外出打工,又被老闆轟了回來,因為動作太慢。母親對女兒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別人已經幹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書,怎麼快得了?

  女兒又幹過很多工作,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然而,每次女兒沮喪地回來時,母親總安慰她,從沒有抱怨。

  三十歲時,女兒憑著一點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後來,她又開辦了一家殘障學校。

再後來,她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她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老闆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兒問已經年邁的母親,自己都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母親對她那麼有信心呢?

  母親的回答樸素而簡單。她說,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長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濟的話,撒上一些蕎麥種子一定能夠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聽完母親的話,女兒落淚了!「母親恒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就是一粒堅韌的種子;她的奇跡,就是這粒種子執著而生長出的奇跡!」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廢物,只不過沒有放對位置!


轉載自辜浚溶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連老師與奧地利Scharf異業交流

在歐洲擁有1500家Scharf咖啡連鎖店的咖啡愛好與經營者Reinhold Scharf,於2013年4月2日在泰國與連老師皮紋智庫研發團隊,進行異業結合之交流對談,雙方洽談甚歡,熱切期盼雙方企業結盟合作,以將「BDGE大腦基因工程--皮紋檢測與諮商」這項新科技產業,從亞洲推廣至歐洲,讓全球更多人能受益於大腦基因工程的研發成果。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網路佳句分享》

【 逆風是為了起飛,順風是為了遠航,當你處於逆境時,要知道自己正在成長、發展,並非一無所得,當你處於順境時,不要因為得意而怠惰,應該把握機會走更遠一點。 】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從寫字到教育(星洲日報.情在人間)


經常都很羨慕寫得一手好字的人。自己的字能夠讓別人看得明白,就感到安慰了。一直以來都想下決心練成更好的字,但是自己缺乏耐心、恆心。

現在,有了電腦輸入法,用稿紙寫稿的時代已經過去;對於“寫字不美"的人無疑是“喜訊"。電腦輸入取代了書寫,大家要學習掌握的是輸入法,不再是書法。

電腦化時代的確將寫字這一個“優雅"的動作,從許多人身上去除了,換而在鍵盤上飛快的指尖動作取代之。

不過,寫字依然是學習語文的入門,人們從小就得學認字、學寫字。要練就一筆好字,多練習是不二法門,只是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習性,要靜坐書案前專心寫字,對今日學子是件難事,再者學校注重的是分數,有些老師自己的書法也不在行,更甭說要求學生重視書法。

寫字固然重要,唯必須注意的是,現在的小孩三、四歲就得學寫字,卻也不對。小孩子執筆太早,手部大小肌肉都還沒發展均衡成熟,就得不斷寫很多的字,很容易就把字體給搞砸,而且也令他們對寫字視為畏途,不利他們的學習。

最近,讀到一則文章,作者說,二至四歲的小孩最會也最喜歡認符號,所以在這段年紀應該多認字,不是多寫字。早期學語文,認讀和書寫必須脫勾,否則就會令孩子對閱讀和學習產生抗拒。

現在的幼兒園,早早就要小孩學寫字,家長個個也很擔心自己小孩不能早早掌握寫字,上小學時會落人後,到底是功利的教育制度導致家長怕輸,還是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家長逼使教育制度變成僵化?

我們的教育有很奇怪的現象,打好基礎的年級,學的東西,包括學寫的字很難,小學的綱要被拉前到幼兒園就進行了,說得好聽是學習越早吸收越好,反效果是壓力過重,物極必反,學習興趣早就被磨光。

上到國中,有學生告訴我,上語文課很奇怪,使用的課本變淺白,老師也隨便教,不重視訓練學生使用準確的用詞,得宜的語體。這可能是個案。歸咎於不同的學校的管理模式。統一課程綱要下,落在不同人手上,就出現偏差,對學生很不公平,教育部務須關注糾正。

時代改變,教育思維備受衝擊,然而,只要我們有務實、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加上有獻身精神、負責任的師資團隊,任時代如何改變,都可以教育出自信、基礎穩固、知識底子厚實的國民。目前我們的困境是,教育政策經常朝三暮四,浪費資源,也拖垮社會。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作者:張立德‧《星洲日報》主筆 - 2013.04.02